足球资讯

高俅不退役,国足能称霸东京奥运会?

作者:中超直播 发布时间:2021-08-05 10:41:07
  


今日话题 

字数:3000阅读时间:6min

宋代不存在类似现代足球赛的蹴鞠玩法,“白打”和“单球门踢法”是宋代蹴鞠主流,技巧表演性质浓、争夺对抗性质弱是宋代蹴鞠主要特征。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



高俅不退役,国足能称霸东京奥运会?(1)




(IC photo / 图)



隔壁家小伙伴问,中国男足在东京奥运会啥时候开打?——“本届奥运会男足比赛没有中国队。”因为中国男足在亚足联U23锦标赛小组赛第二轮就被淘汰了,彻底无缘东京奥运会。其实,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足已连续12年无缘奥运会。


“巴乔退役了,意大利足球16年没缓过来;克鲁伊夫退役了,荷兰足球20多年没缓过来;普斯卡什退役了,匈牙利足球30多年没缓过来;高俅退役了,中国足球一千多年没缓过来……”


每逢足球大赛,类似的段子就会在网络上流传。其中提到的高俅,传说是宋代著名蹴鞠高手。他靠高超的蹴鞠技艺赢得宋徽宗赏识,最终成为北宋末年权臣。蹴鞠是足球的老祖宗,而高俅是蹴鞠界名人,但他的球技真有那么神乎其神吗?如果高俅再世,中国足球能称霸世界杯吗?


高俅在正史上的记载并不多,也没有迹象表明他是靠蹴鞠发迹。高俅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会一点诗词歌赋,也有一些武功基础,很讨宋徽宗喜欢。他的扬名主要得益于《水浒传》,我们熟悉的蹴鞠高手高俅,是《水浒传》中的文学形象。评估高俅,或者评估北宋蹴鞠高手的足球战斗力,不妨先从小说入手。






不能抢球的球赛






《水浒传》中有一段关于高俅陪宋徽宗踢球的描写:他抖擞精神,使了一个漂亮的“鸳鸯拐”,将球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让宋徽宗惊讶不已。


关于这次踢球,书中笔墨不多,但专门提到了“鸳鸯拐”这个蹴鞠术语,说明它足够代表高俅的球技。


“鸳鸯拐”的动作是先用左外脚背踢球,再用右外脚背踢球,如此来回反复,以不同方式组合,变化多端的一种踢法。这种踢法类似现代花式足球,在当时叫做“白打”。


“白打”根据肩、胸、背、头、腰、腹、膝以及小腿、脚面、脚尖、脚跟等不同部位的控球动作,变化出“燕归巢”、“斜插花”、“玉佛顶珠”、“双肩背月”等花样。“鸳鸯拐”便是其中之一。


“白打”不需要球门,对人的控球能力要求很高,具有很强的表演性质,一个人可以玩,多个人也可以配合。宋代有“白打”比赛,比赛者用身体不同部位去碰球,玩出高难度花样为佳。每一个碰球部位都有相应的动作标准,比赛以动作规范程度计输赢。


我们会发现,这种蹴鞠更像体操表演,而不像现代足球,它不具备激烈的对抗性。而现代足球之所以迷人,激烈的对抗性是其必不可少的因素。体操与现代足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可见高俅若只会“白打”,是不能适应现代足球比赛的,更不用说称霸世界杯。


“白打”是宋代蹴鞠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但不是蹴鞠的全部,生活在宋代的高俅,除了“白打”,还有可能擅长其他的玩法,比如有球门的玩法。分为两队,互攻球门的踢法,在宋代是“单球门踢法”。


顾名思义,“单球门踢法”中,整个球场只有一个球门,设在场地中央,而不在球场两头。两根竹竿上挂一张网,网中留一个直径约一尺的洞,称作“风流眼”。比赛者必须将球踢进小小的“风流眼”才算进球。


两队人马在球门两边站立,只能在固定位置踢球,不能跑去对方场地。


开场抽签决定谁先开球,先开球的一方,由球头将球踢给其他队员,其他队员再按动作标准和顺序传球,最后踢回给球头,球头要将球一脚踢进“风流眼”才算进球。对方队员可以接住风流眼中过来的球,继续踢回去,双方轮流。球撞到网上未落地,可以接起来继续踢,落地算输。


在这种比赛中,进球的难度大,抢球的难度小,极端情况下甚至不允许抢球。队员的踢球动作较为固定,每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分工明确,比如“着网”就是负责守门,接住撞到网上落下来的球的人。因为不存在对方队员跑来抢球的情况,所以这些角色通常只需把握自己的传球线路即可,通常会由球头完成射门,成败只在球头,因此比赛结果也只由球头承担。


这种蹴鞠激烈程度远不如现代足球,倒跟网式足球很接近,现代足球队常把网式足球作为队内的娱乐和训练,可见其具备锻炼技艺的功能,但在宋代,那不是锻炼,就是比赛。


“单球门踢法”虽是两队对抗,更多的还是看控球传球和射门技巧。宋代不存在类似现代足球赛的蹴鞠玩法,“白打”和“单球门踢法”是宋代蹴鞠主流,技巧表演性质浓、争夺对抗性质弱是宋代蹴鞠主要特征。


由此观之,作为宋人的高俅,如果出现在现代足球场上,他在技巧表演和射门上或许具备优势,问题是:他不一定抢得到球。


高俅不退役,国足能称霸东京奥运会?(2)




(IC photo / 图)






从对抗变成表演项目






不是整个古代蹴鞠都这么“一团和气”,蹴鞠诞生于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数人争着将一个圆形的皮囊踢来抢去,以此为乐,天生带有野蛮争夺色彩。


蹴鞠到汉代一度成为军事训练手段,军队蹴鞠当然不能是“白打”那种花架子。一方若要进攻,必须先摆脱对方,这时会有推摔、躲避、奔跑等动作,可以锻炼士兵的手脚灵敏程度、合作能力、行动速度与力量。


汉代在球场两端设球门,球门旁边有守门员,跟现代足球很接近。只是汉代的球门较多,一共12个。不管有多少个球门,这种在球场两端设球门的玩法,我们可以通称为“双球门踢法”。


“双球门踢法”在士兵退役后进一步带入到民间,直到唐代依然火热,只是球门精减成2个,若这种包括了争夺因素的蹴鞠能够保留下来,那么它极有可能发展为现代足球。可诡异的是,它迅速消失在了宋代。


蹴鞠中的“足球”一脉在宋代被断了根,“体操”一脉开始欣欣向荣。蹴鞠的发展来了个90°大转弯,无可挽回地滑向另一个轨道。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高俅,是“体操”派高手,不是“足球”派高手。


为什么宋代蹴鞠更重视控球技巧和射门,却不重视多人抢球和对抗呢?这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发动兵变才获得政权,他害怕同样的灾难会发生到自己身上,于是“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权力,重用儒生文人。统治者的这一政策,直接导致社会上文弱之风盛行,当时就连武官也开始穿宽衣大袖,不骑马射箭,偏好吟诗作赋。


随着儒生文人被重用,当“文治武功”只剩下了“文治”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被其影响,“存天理,灭人欲”,儒家理学开始钳制社会发展,譬如女子缠足,直接限制了舞蹈的发展。


“儒”与“懦”接近,其本意是柔弱。儒家历来重视诗书礼乐的教化作用,不推崇血气之勇,冲撞剧烈的活动不可能在社会中流行,宋代成为了一个文雅与病态并存的时代。不仅是蹴鞠,当时社会上相扑、弓弩等激烈活动都很少,娱乐主要以不温不火的下棋、投壶、秋千为主。


在这种重文轻武和理学大兴的背景下,“双球门踢法”被取消,争抢冲撞的局面不复存在。伴随激烈程度的降低,技巧性和专业性却不断升高,在宋代达到顶峰。


蹴鞠在各个方面都变得专业化:专业的蹴鞠书籍、专业的制球作坊、专业的团队服装、专业的女子拉拉队……这种专业化的背后,同时也透露着衰败的迹象。因为专业,就意味着拉高了门槛,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都可以参与。


宋代出现了专业的足球俱乐部——“圆社”,“圆社”在许多地方都有分社,全国连锁,各分社免费接待圆社成员。这种专业组织的出现,既是一种发展,也是一种限制。


与电影《师父》里呈现的天津武行规矩大同小异,圆社很重视师从和等级,外来艺人必须行拜师礼,通过组织考核,才能在本地表演和收徒。社内规矩森严,技术不外传。


此外,圆社还明确规定:蹴鞠是表演项目。表演,即技艺展示而已。圆社十分看重技艺,蹴鞠由对抗健身变成了职业艺人表演。这种表演对技术要求很高,普通百姓无法完成成套动作,蹴鞠便失去了群众基础。在这种趋势下,蹴鞠即便不消亡,也只能发展为高门槛的“蹴鞠体操”,不会成为人人都能参与的现代足球。


蹴鞠在以武力并天下的战国中诞生,在开放的汉唐走向高峰,在重文轻武的宋代被弱化为技巧表演。初看非常可惜,其实也是农业社会的文化基因使然。




相关文章推荐



日本最初的乌冬面、荞麦面的上源确实来自中国,国民美食拉面也确实由一些在日本的中国厨师发明。今天,我们来聊聊,那些源自中国传统的日本饮食、日本绘画。


↓点击阅读↓

《拉面、浮世绘、怀石料理...这些日本国粹文化,原来都源自中国》



高俅不退役,国足能称霸东京奥运会?(3)



· 南周知道出品 ·

· 未经授权 不可转载 ·

· 但是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点一下,知识的储备又增加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