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欧超背后,美国体坛封闭式联赛那些事(1)
“欧洲超级联赛”的成立引发了足坛地震。消息一出,欧洲方面的诸多声音对这项新赛事嗤之以鼻,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它有悖于欧洲大部分集体项目联赛都遵循升降级制度为基础的“开放式”传统,向封闭式联赛的美国体育模式靠拢。即使有队伍排名垫底,他们也会留在该级别联赛里继续征战下一个赛季。考虑到欧超融资方摩根大通与部分欧超俱乐部的美国金主背景,这注定是两种不同的模式首次在欧陆体坛发生如此激烈的直接碰撞。
美国模式:封闭促垄断+盈利最大化
与欧超联赛15+5的球队构成类似,美国众多集体项目的参赛队由联盟官方指定。新球队的加入标准并非由竞技层面决定,而是主要依据联盟整体的经济因素(如联盟某队破产;接纳一支拥有宏伟蓝图、对整个联盟发展有利的新球队加入)。低级别联赛的球队没有任何机会通过竞技成绩升级,这便是美国封闭式联赛的简单现状。
美国体育被视作极端自由主义的天堂,立法机构允许体育联盟不受宪法约束,以自由竞争方式实现真正的垄断并强化内部规则。而在相对不那么自由的欧洲,球员的市场价值始终是不断变化的。职业经理人以运作球员在价格波动的市场不断流动来投机,以此维持转会市场的经济泡沫:最大的城市吸引最富有的投资者、坐拥规模最大的俱乐部、建造容量最大的体育场。每一家俱乐部在与对手展开竞争时都表现得像一家企业。
美国体育的的运作体系与欧洲迥异:在经济因素不可或缺的情况下,诸如MLB、NFL、NBA与NHL等顶级联赛联盟确定俱乐部整体预算、球员薪资与转会市场花费框架。从而更好地为联赛的经济利益服务。换言之,联盟本身类似于一个捍卫联赛职业化的工会。
不同的是,欧洲足球俱乐部更像是标准的经济实体。联赛其他球会拥有能与之匹敌的经济能力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赞助商的投资能否收到回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技成绩。在美国体育系统下,俱乐部竞技层面存在着相互竞争。但在经济层面互相帮助、目标是共同盈利——组织可能有更多条条框框,但它首先追求的是在联盟内部兼顾最大利润与激烈竞争,以此吸引拥趸的眼球。这种大联盟模式实现了资本主义企业家的一大理想:垄断局面的形成某种程度上消灭了竞争,也可以使他们不再受到反垄断法的羁绊。
美国体育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次级联赛,然而它们不会在任何层面与顶级联赛展开竞争。根据体育经济学家、法国体育经济调查局科学委员会主席安德列夫的看法,他将美国相对封闭的联赛定义为“使俱乐部的整体收入与盈利最大化”的联赛模式。
棒球,美国式体育的镜子
棒球是美国最早成立全国联盟的运动,发展历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美国体育封闭式特点的本质。美国体育并非在做慈善,而是一门生意:在尽可能限制体育比赛不确定性影响的前提下,通过某种竞争形式追求最大利润。
1876年,芝加哥白袜队的投资人赫尔伯特创办了国家联盟(National League),吸纳了多支球队。许多老板采取铁腕治军的策略,工资低、个性强的队员被解约甚至终身禁赛,其中一些人不得不通过操纵比赛勉强维持生计。赫尔伯特的继任者斯伯丁让棒球成为了一项全国性的运动,在明星的宣传普及与周边衍生品等下足了功夫,使棒球运动走向市场化。
然而,球员的待遇却没有因此得到提升。这一情况促成了一家崭新联盟的组建,被国家联盟排除在外与对该联盟不满的相关人士意在另立山头与国家联盟分庭抗礼。于是在1900年,布莱恩·约翰逊创办了美国联盟(American League),成功迫使国家联盟展开了谈判。三年后,两家联盟共同发起了“世界棒球系列赛”,并借此机会成立了职业棒球大联盟MLB,后者至今仍在管理这项运动。
在此之后,球员们一直到1976年都受到“保留条款”束缚(每支球队可以每年选取一定数量的队员"保留"下来。将他们的合同自动延长一年)——该条款使得球员与一支球队签约几乎签下了整个职业生涯的卖身契。为捍卫自身权益,球员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罢工。MLB的成功为美国体育提供了灵感,其他项目以类似的模式组织起来,针对球员权利的模式甚至也如出一辙。
“保留条款”在1976年被废止,意味着部分球员结束合同得以成为自由身,可以直接与其他俱乐部商谈合同。这一变革的效应与足坛的博斯曼法案相当,球员薪资就此水涨船高,老板们愿意为了在转会市场上将优秀的自由球员招致麾下而不惜血本。它也催生了各大联盟纷纷出台保障措施,如规定工资帽、对不惜代价引援的俱乐部征税。这些措施并非联盟讲究“道德至上”,而只是为了维护既有的体制与垄断、盈利的局面。
欧洲国家体育的建立与发展是以半公共化、具有联合性的联合会为核心,而美国的核心是兼有组织结构私有化、商业开放化的联盟。在欧洲足坛,尽管出现了一些限制财政两极分化的趋势,老板们在转会市场与球员薪资的投入依然变着法子不断增加,立法者选择保护球员权益;而在美国体育界,一系列变革产生了数量众多的诉讼与反诉讼,立法者更多保护联盟整体,于是企业家选择压榨雇员。
这两种模式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存在但难称井水不犯河水,尤其是篮球、冰球等盛行项目,如今终于触及欧洲足坛的顶端。今日的国际篮联(FIBA)管理世界范围内的篮球运动,但财力根本无法与NBA相提并论。NBA推行奢侈税政策与部分特殊规则,这与FIBA截然不同(NBA单节时间更久、三分线距离也更远)。差别同样体现在冰球运动上:NHL与国际冰球联合会(IIHF)在冬奥会上的具体规则有不小出入。
如今欧超联赛的推出势必将使得两种体制展开更激烈的火并,美国资本使得欧洲足坛的传统机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冲击。欧洲俱乐部以往优先关注自身个体,与美国只有一点相仿:电视转播费在高水平职业联赛中愈发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洲际比赛奖金与电视转播费在疫情大背景下已经无法满足G12的胃口,寻求另起炉灶成为了他们的选择。这样触及根本体制的移花接木究竟会收到何种效果?目前怕是无人能给出笃定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