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价买房+全家签约,石柯们照拿大合同,足协限薪沦为笑话
今天冬天,中国足球转会市场到目前为止还显得异常安静;建业官宣了迪力穆拉提和舒尼奇后,各俱乐部看起来就没什么动静了。而在没动静的背后,则是私下里,转会市场早已暗流涌动。
鲁能引进孙准浩,上港引进迈斯特洛维奇已经得到了卖家的确保,只差买家点“确认收货”;而在内援转会市场上,石柯已经是鲁能的人了,上港那些合同在2020年年底到期的东亚系球员全部续约了,苏宁留下了吴曦,但吉翔、周云、顾超、杨博宇都成了自由身;除此之外,巴索戈已经到了上海,几乎铁定成为了申花的引援,而同样是自由身的冯劲,自然也成了转会市场的香饽饽。
那么这些已经与俱乐部签下新约,或在跟各俱乐部进行谈判的球员,他们的合约金额、要价到底是多少?关于颜骏凌和吴曦的新合同,江湖中传的数字,都超过了税后1500万人民币。而已经到济南的石柯,此前在跟上港、深足、大连、绿城、富力等俱乐部谈判时,曾经收到过税后年薪800万的合同,但石柯对这些俱乐部的表态一直都是,谁给税后1200万,他就跟谁签。考虑到税后800万,石柯都没签,鲁能抢下石柯的价码,按理说就算没有税后1200万,但至少也不会低于800万。
换作以往,一线国脚工资税后2000万起步,U23都有可能签个税后1000多万的情况下,800万,1200万,1500万,还不算特别突出。但现如今足协最严限薪令一下,当工资帽只有税前500万,这就让这些数字显得十分扎眼。
颜总和吴总?
然而超标了又能怎样?即便上周足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各级职业联赛俱乐部财务约定指标落实工作的通知》,强调了出现违规操作一经查实,将依据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而这两届足协领导,也都释放过会请第三方财务机构来监管的信号;但实际上甭管是所谓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还是找“第三方监管”,这都是彻头彻尾的幌子。顶多也就是在外援这一块,由于很多欧洲俱乐部本身是上市公司,人家得实打实的公布价码,各俱乐部在转会费上不太好去操作;而外援本身跟中国俱乐部、中国经纪人也没有合作基础,对方也未必愿意配合俱乐部走账。但在国内球员这一块,各俱乐部的操作本来就是极不透明的,大家有的是钻漏洞的办法。
目前天津媒体曝光了,有俱乐部为了让球员拿到年薪2000万的合同,除了给球员一份工作合同、商业代言外,还跟球员的妻子、其他亲戚签署了高报酬的工作合同;除此之外,各俱乐部和球员签约。习惯性的在私下里发放一笔签字费,有的俱乐部故意给经纪人一大笔佣金,实际上是让经纪人把钱拿去补贴球员,现如今还被爆出了球员一折买房抵部分年薪的骚操作。
考虑到足协主席陈戌源自己此前的身份是上港集团党委书记,足协秘书长刘奕本身也是个经纪人。要是说足协高官不知道各俱乐部是怎么操作的,不知道中国球员的合同到底有多大,那是不可能的。但他们知道就会管么?就能管么?特别是考虑到中超此前各俱乐部薪资占大头的是外援、外教的薪水,但足协新政又没有对外教限薪,而中超各队增加一个外援,等于是让经纪人们多了16个外援运作的空间;再联想到足协一边要求限薪,一边又出台了“第三方商业合作”的规定。陈戌源面对镜头,甚至公开鼓励球员去签第三方合同,从本质上来说,足协的限薪只是为了甩掉金元足球的帽子,他们的操作是给外界看的。足协这番操作只是通过政策清理掉大牌外援,来降低中超的投入,并没有去阻拦球员拿高薪,对阴阳合同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给经纪人拓宽了赚钱通道。
对某些操作严格监管,导致大牌外援们逐渐逃离,中超的受关注度和商业价值直线下滑;而对某些操作又视而不见,放纵这些在亚洲赛场上成绩一塌糊涂的球员赚高薪,足协的限薪其实玩的是双标。当6亿人民币的投入帽依旧只是“做账数字”,有很多方式可以消化,足协限薪早就成为了违心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