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熙明:12分钟3000米跑,我们为什么旧事重提?
美团CEO王兴的几句吐槽,把一个已经沉了很久的问题,又翻了上来。
王兴表示,国内球员的体能还不如清华普通男生。1998年王兴在清华上体育课时,不少同学12分钟就能跑进3000米,而当时国内很多所谓的“职业球员”,每年体测都是老大难,职业球员还不如清华男生!
90年代,体测曾是中国足球每年必提的热词,因为确实尴尬,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著名国脚”,“著名球星”,倒在体测及格线前,失去比赛资格。那些年,不乏为没过关的“技术型球星”鸣冤叫屈者,为过不了关的职业球员涂脂抹粉舔屁沟者,甚至到今天,还有人乐舔不疲。
王兴的吐槽,代表了很多球迷的困惑,为什么,普通体育爱好者稍微练练就能过关的东西,会生生卡死一大批中国的“职业球员”?这个不需要多高深的体育知识,仅凭常识就知道,一个连普通人都跑不过的“职业球员”,怎么可能令人相信,他们能顶得住足球场上高强度的体力消耗?更奇怪的是,为什么会有一大批反对者,跳出来指摘体测的“不科学”?
为球员叫屈,反对足协体测的声浪,倒是不难解释。中国足球是中国体育界最自由、最开放、透明度最高的项目,也是管理者话语权最少的项目,足协每推一项举措,几乎必然会跳出来一大堆反对声音,何况是体测这样砸人饭碗、涉及一大批球员利益的事情?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反对者中,有的是球队球员的线,平时为采访便利得搞好关系,足协触动球员奶酪,当然为球员说话了。有的是纯粹为反对而反对,总之,逢足协必反——如果国足不跑圈了,他一定会指责足协为什么不体测,不跑圈?
今天,在强行体测多年后,体测已经不再是个问题,中国足协已经不把体测视为强制约束球员的手段。长沙之夜,世界杯预选赛,里皮率国足第一次在正式大赛上1比0击败压在中国足球头上几十年的韩国队。我们的将士能跑能扛,对素以狂跑著称的韩国人,一点不落下风。
可是,王兴说的那个时代,国足见了韩国队,那真的叫耗子见了猫,见一次被人灭一次。鸣冤叫屈的那些“技术型球星”,在打西亚、打日本时兴许还能闪光——很简单,人家玩技术,不跟你斗狠呵!而一碰到韩国伊朗,马上跟豆腐撞墙似的,人家就是简简单单跑死你,扛死你,你的那些“技术”,立马散逑。
体测,是原中国足协主席年维泗退出足球圈前,以个人声望推出的最后一项举措,当然很多反对,更有很多不解:你都快退休的人了,为什么还要干这种得罪一大批人的事情? 但是年老,以他对中国足球的一腔热血与责任心,顶着压力强推12分钟跑。
年老心里很清楚,球员之所以反对体测,是因为不过关会取消比赛资格,一年损失至少几十万,他当然发急;教练也有不少反对,他们明知国内足球平时训练质量低下,但是又怕那些“主力”不过关,打不了比赛,影响自己成绩,丢了自己的位子。
中国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都是如此,一丢丢的改革,只要触动到某个阶层的利益,立马寸步难行。小小的体测,只是小小的中国足球在不知道如果提高的情况下,无奈跨出的一小步,就是这样一小步,也有无数反对!
年老在位时的第一次体测,是试点性的,结果很多球员马上原形毕露,跑不动了,靠人在身后推着跑,于是有人发问,这样推着过线也能算及格?当时的体测人员缺乏经验,顺口回答“推一点可以”,结果口子一开,不可收拾,所有球队立马都偷工减料,前拉后推,洋相百出。
1994职业联赛开锣,体测正式推出,这下子让人见识到中国足球真实的底!400多名甲A甲B球员,竟有接近百人不过关!!!过关的很多人也狼狈不堪,倒在地上呻吟翻滚,连早饭都吐了出来。
12分钟3000米跑,它无情地扒下了中国足球的遮羞布,原来中国的职业球员,基本素质这么差!
现实是无情的,当年体测,实际上已经非常照顾球员了——它不是训练完了再跑,而是早晨起来,吃过早饭后跑,跑的时间根据上一年各队联赛排名。不过关可以补测,一年里补测可有多次,这样都通不过?
12分钟跑3000米,这仅仅是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普通人练练就能过。职业运动员中,确有天赋异禀的,比如曼朱基奇,11岁的时候,12分钟跑已经达到3300米!90年代国脚中成绩最好的是山东队的矫春本,12分钟成绩达到3400米。
原上海队老帅方纫秋透露,60年代,国家队训练基地与国家女乒隔邻,当时所有运动队都搞“三从一大”,乒乓队那些小姑娘,12分钟过3000米根本不成问题!可是打乒乓用得着什么跑圈?人小姑娘就当练个意志!
国际米兰老领队奥里亚利,1982年世界杯决赛主力,他带队的效果就特别好,为什么?因为他五六十的人了,依然跟着一帮职业球员跑圈,而且能跑队列头里!这对球员是个极大的刺激与督促,作为职业球员,我不能连一个五六十的老头都跑不过!丢不丢人呵!我要脸的好伐!
我们为什么要旧事重提?是因为在中国球员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丢丢职业运动员起码的羞耻心理。就算12分钟跑不够“科学”,作为职业运动员,跑不过清华男生,跑不过11岁的孩子,跑不过小姑娘,跑不过五六十的老头,依然可以心安理得认为,不丢人,没什么。还有脸皮找枪手,抬出“科学”,为自己遮丑开脱!
奥里亚利与孔蒂
你知道曲培兰是谁吗?
60年代中国青年女排队长。
在中国体坛,女排精神是一面光辉的旗帜,她并不仅仅是郎平那一代人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开始的。
60年代,大松博文执教日本女排,以极限训练法,把日本女排打造成东洋魔女,在大松博文的墓碑上,刻着中国人很熟悉的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
他手下的球员,靠着不要命的吃苦,练成了世界冠军。那时候中国女排的水平还很低,怎么办?我们可能水平不如她们,但是我们的吃苦一定要胜过她们!
当时日本队的极限训练纪录是,连续滚翻接球400次,中国女排就提出,我们要达到500次!这个任务,就落在曲培兰身上。
可是,60年代国内体育设置条件还很差,能有几座带木地板的体育场给你练球?
所以,曲培兰的极限滚翻500次,选择在了北京101中学的三合土上!
东洋魔女的极限是400下,曲培兰在超过日本人的时候。已经木然了,机械地在做每个动作,运动衣破了,胳膊肘破了,双腿因为摩擦鲜血淋漓,连负责扣球的男陪练也累了换人,而曲培兰继续在滚翻着,每次滚翻后挣扎着站起来,继续下一次!
终于,500次达成的时候,全场为曲培兰欢呼!即使我们在比赛中还打不过日本女排,但是这个世界纪录是我们的!在这个角落,我们战胜了她们!
当然,“科学”角度,你完全可以说,极限滚翻没有多少意义,没有多少“技战术”含量,中国女排和曲培兰,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女排精神,始于曲培兰!她的壮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排姑娘,坚持再坚持,永不屈服!
1966年的中国女排,右三为曲培兰
我们为什么旧事重提?为什么中国足球令人鄙视?因为,我们知道你们水平低,这没关系,可是,我们希望在你们身上,至少能看到一点羞耻心理,至少会以跑不过普通人而羞愧,可是,连这点希望,我们都看不到。
技不如人可以练,人不如人,那就真完了。
文/梁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