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消失”之谜
克洛普:“我曾经指导过非常棒的年轻人,但他小时候展现出来的天赋,我没在别人身上看到。”
施魏因施泰格:“我们都知道,他曾经是一个天才。”
勒夫:“按理来说,每个进入德国国家队的新人,都会有点紧张与不安,而他完全不会。”
比赛第87分钟,勒夫双手搂住即将替补登场的22岁少年,“别人都累了,你精力充沛。向全世界展示,你比梅西棒吧。”
25分钟后,许尔勒左边路带球突进,用尽最后一口力气杀向底线,两名阿根廷球员对其形成包夹,一道白影突然出现。“我没看清楚是谁。”许尔勒顺势一传,“99%的人不会接到那球,更别提进球了。”
胸部停球,左脚射门,马里奥·格策手起刀落。刹那间,马拉卡纳的声贝被推向顶点。十万人的球场,梅西如同潘帕斯雄鹰的缩影,面无表情地站在原地,双目放空,体会了一把:热闹是德国人的,而我什么也没有。
17岁踢上德甲,19岁拿下金童,22岁登顶世界之巅。25岁的格策拍起了自己的纪录片《成为马里奥·格策》。
在2个多小时的影片中,有这样一幕:走进德国国家足球博物馆。格策望着墙上的投影,看着被收藏的进球靴,总有一种不真实感:
“我就这么被写进历史了么?”
张爱玲说过成名要趁早,但当世界杯打入决胜球后,格策发现伴随在名利旁边的还有压力、伤病、以及外界永远无法满足的期望。
“少年得志是史上最大的苛责”哥哥法比安·格策说出了这句话,而弟弟马里奥·格策的故事仿佛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如果把弗格森与C罗的关系比作父与子的话,那么对于格策来说,他球场上的父亲毫无疑问只属于尤尔根·克洛普。
“克洛普就像我的足球父亲。”马里奥说道。
“我记得是去看一次青年队的比赛,当时马里奥是越级踢青年队的。”刚刚到场五分钟,克洛普就被这个体型削弱的小伙所吸引住,开始搜寻这个插班生的信息。
“这小子是谁?”
“马里奥·格策。”旁边的人回应道。
“不错,有点意思。”克洛普看完了整场比赛。“等哪天他有德甲的参赛资格了,(记得提醒我一声)。”
随后的发展情节就如同克洛普脑海中想象的一般,17岁的格策迎来了德甲首秀,成为当时德甲历史最年轻出场的Top10之一。
联赛卫冕、杯赛双冠、欧洲金童、国家队队史第二年轻出场,不到3年时间,格策一步步兑现着自己的天赋。为了留住自家的孩子,俱乐部在他20岁生日来临之前。延长了合同,时间截止日期是2016年夏天,其中包含一个3700万欧的最低违约金条款。
“每个人都知道我在多特蒙德的感觉有多舒服,俱乐部还远远没有完成复兴之路,而我希望成为这个发展的一部分。”19岁的格策签下了自己的第二份职业合同。
一年后,他食言了。
2012/13赛季,欧冠半决赛赛前,多特的体育主管佐尔克喊话克洛普。
“尤尔根,过来一下,跟你说个事。”
克洛普走了过去。
“马里奥要去拜仁了。”佐尔克说道。
克洛普一言不发,转身走出办公室,开车回家,直接躺在床上。
夜幕降临,妻子收拾好一切,准备与克洛普去参加一场电影的首映礼。
“尤尔根,我们啥时候出发。”妻子问道。
“今晚不行,这个活动取消。”克洛普在家里来回踱步,紧接着又躺回床上。
“我知道球员转会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在这个时间点,对我的打击太大了。”
“你能想象我们刚刚沐浴在马拉加的喜悦当中,正憧憬着与皇马的半决赛,你突然给我当头一棒,让我措手不及。”
一时间,下至球迷,上至俱乐部高层,乃至平常相处无间的队友也无法接受,“一段时间我们对此真的感到非常愤怒、失望、悲伤。因为彼此都觉得要朝着一个方向走,要在更长的时间与拜仁抗衡。”施梅尔策回忆道。
“因为佩普·瓜迪奥拉,我需要改变,他能把我打磨成一个更好的球员。”格策的转会没有事先通知多特高层,没有与他的“足球父亲”克洛普商量,直至落笔签字,才姗姗告知。
尽管包括克洛普等人都在极力降低事态的影响,但球迷依旧怒火中烧,愤怒弥漫在多特蒙德的每个街角。
在家休息时,警察护卫。前往球场时,队友接送。赛后离开时,救护车护送。
用格策本人的话来说就是:太好了,我又多活了一天。
一个多月后,格策离开了生活了15年的城市,踏上了前往巴伐利亚的专列。在慕尼黑,他遇到了瓜迪奥拉、安切洛蒂,只是相比于克洛普和多特,格策感受不到以往的那种安全感。
“马里奥是那种需要你给予绝对信任的球员,他需要在场上获得安全感,但在拜仁他感受不到。无论是教练还是高层,都未曾给予这样的信任。”昔日队友克罗斯回忆道。
3年后,当得知不在安切洛蒂的球队计划后,面对利物浦与多特的邀请,格策拒绝了自己的足球父亲,踏上归家的旅途。
可是上天却给他开了玩笑,格策患上了一种怪病:我总是会无缘无故的困乏,诊断结果是代谢失调,必须休养半年。
“这种代谢疾病是机体对于自身的保护,当你做过大的运动量的时候。缺少足够的时间再生,就会导致肾上腺素的代谢,进而影响荷尔蒙的分泌。”
“机体为了保护身体,会抑制肾上腺素的分泌,就类似于关机以此达到节能的效果。” 格策的康复师蒂尔尼解释道。
在前往拜仁之前,格策因为韧带受伤无缘欧冠决赛。来到新东家后,一切都大为不同,尤其是竞争环境。
“当时我对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求太高,向自己的身体索取得太多,做了太多的训练。为了防止水准下降,我太过担心。”敏感与不安似两座大山,一直压在格策的心口,容不得丝毫松懈。因为在拜仁,表现好是理所应当的。
“马里奥是一个不会享受的球员,之前我去慕尼黑的时候,他在家还训练。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你的恢复期在哪?过多的训练一定会导致问题的。”蒂尔尼很担心。“而且他的训练量并不少。”
这样的看法也得到了瓜迪奥拉的传记作家佩拉瑙的认可。“在训练场上,他比很多人都练得认真。”
然而,格策训练得越多,越想发力,得到的却是巨大的落差感与无力感。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何我一直做对的事,但却不能进步。”
“马里奥总会自我怀疑,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在拜仁生涯的后期以及回归多特的时候,蒂尔尼看到了那个他不太熟悉的马里奥——疲惫无力,身形走样,枯坐板凳。
“我不会嫉妒马里奥的进球,尽管他帮助祖国赢得世界冠军,但这个球也给他带来了许多,包括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为格策送出助攻的许尔勒觉得2014年之后,外界眼中的马里奥,似乎已被“金球”牢牢捆在一起。
“我真的被那个球所定义了,人们总是要以那个球的水准来看待‘马里奥’,那么在此之下的东西就变得一无是处。我其他的成就,都可以被一并抹杀掉。”
巴西世界杯后,格策开始与这种“衡量标准”对抗。从场上到场下,从慕尼黑到多特蒙德。
此情此景,像极了他的前辈赫尔穆特·拉恩(德国世界杯首冠进球队员)。在拉恩挂靴许久,开始享受晚年生活的时候,偶遇的路人总会让他再描述一下1954年的伯尔尼奇迹。拉恩听到之后报以愤怒,因为他的人生不应被那短短的几秒定义。
每当格策坐在替补席,或者发挥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值,外界都会报以批评:这个世界杯决赛进球的人,怎么能坐在替补席?马里奥怎么能不进球?他的助攻呢?他是不是不行了?
“那个进球给德国人们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快乐,所以马里奥需要承受与之对应的东西。德国人民与媒体是十分挑剔的,所有的批判目光也需要被包容。”国家队领队比埃尔霍夫说道。
无论是马里奥的观点,还是比埃尔霍夫的看法,似乎都有其合理性,那么争议点在哪里呢?
或许从哥哥法比安·格策的一番话,我们能领悟一些道理。
“22岁就得到了一切,达到了许多人的终极目标。好比这个年纪你就当上董事长,能够治理一家公司,走上人生巅峰。那么接下来人们不禁会问:你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你究竟还要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很多人是在合适的年龄,他们准备好了,足够地成熟,有能力胜任某些职位,承受与之对应的压力。但马里奥在22岁就有这样的成就,接下来所有的东西对他来说就不会是容易的。”
“这就是我说的为什么年少得志是史上最大的苛责。”
早年间出道多特,星光四射,俱乐部会主动帮格策拒绝95%的采访需求,让其安心成长,在避风港中踢球的格策快乐、自在、灵动。而当他远走高飞,闪耀世界,聚光灯全部聚焦于一人身上时,格策发现自身的阅历不足以承受这一切。
“媒体写的那些都是废话,都是没有用的东西。我真的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写这些,太不公平了。”
“如果你们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99%的东西都跟足球相关,而你们就放了我一张游艇的照片,然后人们就记住了。这后面对我的影响有多大,媒体也不会去考虑。”
“当然,有时候媒体报道的东西也不完全是负面的,有些正面的东西,虽然事实不是这样,但我也要感谢你们。”
2017年7月,摆脱怪病影响的格策迎来了自己的复出之旅。与此同时,一部长达137分钟的《成为马里奥·格策》也正在开拍。
25岁的马里奥准备重新认识自己,不单单从自己的角度,而是从他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过往。一年后,纪录片正式上映。
片中的马里奥有着天才亮相时的惊鸿一瞥,才华横溢却内心敏感。当他平步青云地登顶世界之巅,却仍不谙处世之道。从球迷到教练,从瓜迪奥拉、图赫尔、施托格到如今的法夫尔,都跟他有过不解。
在哥哥法比安看来,从前的马里奥是个活在自己世界的孩子。在本人看来,如果那时候多一点沟通,或许结局不会像现在这样。
“像图赫尔,我当时就没跟他很好地建立联系,在他那里没有得到我所期望的那种信任。有时候觉得他不理解我,也无法理解他对我的期望。”
纪录片的末尾,前拜仁董事萨默尔说过这个片子对于马里奥的意义:
“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寻找自我、正视自我的重要一步。更准确的说,是拥有把过去的一切视为自己人生故事一部分的勇气。无论高峰亦或低谷,都能明白自己在球场和生活的位置。
有的人55岁才能做到这一点,但马里奥25岁就开始尝试去做了。”
两年时间过去了,多特与格策的第二段时光也走到了尽头。站在十字路口的马里奥,又会踢出怎样的下半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