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位卑未敢忘忧国,徐根宝为国足操碎了心,是否有“越位”的嫌疑?
如果把中国足球比喻成一个人的躯体,根宝基地只能算是一个最微小的细胞。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基地负责人,徐根宝倒是从来不拘泥于自家营盘一城一池的得失,他始终有着中国足球的“家国情怀”。
甚至,他喜欢把属于中国足协的责任全盘揽过来——每次中国国家队成绩不佳。说到底是足球体系建设存在不足、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足球文化底蕴不深的综合折射,但徐根宝总要从自己身上找不足:“我们基地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中国足球人是不是能为中国足球作出更多贡献?”
每年大年初二,是徐根宝农历生日,也是他自己视为正式生日的一天。按照惯例,毕业于崇明基地的职业球员,会结伴登岛拜访恩师、拜年贺寿。这场师徒之间暖意融融的大聚会,不仅迎来基地每年最热闹、最温馨的时刻,也给沪上足坛、中国足球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在这个充满徐根宝个人色彩的时间和场合,徐根宝说得最多的,不是自己的成就,不是弟子们的收获,而面对中国足球困顿的冷静思考。很多人觉得,在这位足球名宿过生日的好日子里,需要说一些更喜庆、更温暖的话,讲一些更完美、更美丽的故事。偏偏,徐根宝每次在这个时候,都会说起一个被不少人吐槽甚至嘲讽的话题——中国足球。
其实,中国足球的直接责任人和管理者,应是国家体育总局,是中国足协。中国男子国家队在亚洲杯成绩不佳,需要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的负责人去认真思考、细致总结,并拿出切实有效的应对办法。
毕竟,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足球运动的发展。更在2015年推出《中国足球改革方案》,尽管足球运动是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但之前的中国足协的领导班子、主教练等相继出事后,显然需要责任部门深思熟虑并拿出改革后续的推进办法:说了半天的管办分离到底如何有实效地完成操作,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如何落实落细,助推中国足球跟上亚洲足球整体进步的步伐?
显然,中国足球遭遇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课题,也和文化、教育、心理、社会等各行各业密切相关。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有时候不仅仅是足球乃至体育一家的事,需要方方面面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突破。偏偏,在每次和弟子相聚的生日座谈会上,根宝不仅会极度关注中国国家队的表现,更是呕心沥血操心着中国足球的发展,甚至有着一个人揽下所有责任的“嫌疑”。
在笔者看来,徐根宝为国足操碎了心,看似越位,却又在情理之中。徐根宝浓厚的国足情结,或和他自己作为球员、教练的切身经历有关。出生于1944年的徐根宝,球员时代曾担任中国男足的队长。但由于特殊的社会大环境,在他担任球员时期,1958年的中国足球外交遭遇中国代表权问题,我方坚持“台北不去,北京不来”,一口气从8个国际体育组织退出,其中就包括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
在中国足协不是国际足联会员的那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徐根宝时期的中国男足虽然球员特点鲜明实力达到亚洲一流,但没有太多机会代表国足出战国际正式A级赛事,缺乏高水平赛事的历练,徐根宝也没有机会参与世界杯预选赛、奥运会等高水平洲际赛事。
当时,徐根宝和队友们更多的比赛机会,都是代表国家外出访问以及在国内赛场接待来访的外国球队。正是这段时间内,徐根宝多次代表国家队参加出访或接待访问的比赛任务,期间多次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直到1974年,中国足协回到亚足联;1979年,中国足协回到国际足联,中国足球才算融入国际足球的大家庭秩序。1974年,徐根宝迎来自己国家队生涯的第一次洲际赛事——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这也是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次参加亚运会。这支国足在本届亚运会所有的参赛队伍中,平均年龄最大,但是参赛经验却是最少,最终,小组赛1胜2负,无缘小组出线。1975年,31岁的徐根宝在跟随国家队参加完第六届亚洲杯预选赛之后,正式退役。
恰恰是职业生涯没能踢上一场世界杯预选赛,拥有一身球技的徐根宝,在那个年代或更感觉“报国无门”。在教练时代,徐根宝曾兼任国奥队、国家队的双料主帅,但由于他执教中国国奥队无缘巴塞罗安,徐根宝作为国足主教练一天没上任就无奈下课。从逻辑推理的角度,不管是球员还是教练时代,徐根宝在国字号球队留下的遗憾,或许会让他的国足情结、家国情怀来得越发浓重。等到他专注青训时,根宝对于弟子关于国家荣誉感的教育,显然来得更为直接和重视——他经常和弟子们说:“你们踢上职业队,尤其是成为国脚,就是对我、对基地最好的感谢。”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徐根宝人生的每一步,似乎都和中国男足的发展轨迹紧密呼应。1992年,虽然他执教国奥队无缘巴塞罗那,但也间接推动了有关方面开启职业化改革的决心;从国奥队帅位下来后,徐根宝曾辅佐国足历史上第一个外籍教练施拉普纳,从老纳口中得知在德国有很多名帅自己创办青训俱乐部,他就直接勇敢“吃螃蟹”。1995年,由上海市足协、上海有线电视台和徐根宝个人三方出资组建“02俱乐部”,目标是为2002年韩日世界杯培养足球人才。杜威、于涛、孙吉、孙祥等人才涌现,让徐根宝积累了青训经验,为日后崇明岛大干一场埋下伏笔。
徐根宝下定决心躬耕崇明岛,也源自2000年的黎巴嫩亚洲杯。当时中国队虽然闯入了四强,但却被日本队以3比2逆转。徐根宝看到日本队的表现,不禁感叹道差距已经慢慢拉开。那一年,根宝基地在崇明岛建了起来。同年7月,根宝基地组建了第一支球队,包括曹赟定、王燊超、吕文君、柏佳骏等一批球员都在其中,没过多久,张琳芃被引荐入队,姜至鹏被他的父母送上了崇明岛。2002年底,徐根宝收到了昔日国奥弟子的一封信,信中向他推荐了一名叫武磊的小球员……如今,这些小将成为了老将,但很多人还是国足的顶梁柱。
徐根宝浓重的国足情结,或也和恩师年维泗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年维泗曾担任国足主教练,也曾担任中国足协主席,是中国足球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业务和行政岗位都做过管理者的人。在北京,不少球迷尊称年维泗是中国足球泰斗,对此年老说:“什么泰斗,是太臭。几十年前我从主教练位子下来到训练局当副局长,训练局到处贴着努力训练、为国争光的标语。那时候条件简陋,宿舍里没有洗浴设备,都到水房打水,像体操队、跳水队的小女孩都勾不到水龙头,可是亚洲冠军、世界冠军一个个得,光荣榜不断地更新,几十年过去足球一个都没有,叫我泰斗我都不好意思。”
不过,年老也惋惜地说:“中国足球那时候条件太差,1957年我们到印尼比赛热得睡不了觉,也没有空调,我们就在洗澡盆里放了冷水泡在里面睡觉。上世纪80年代也太穷,没有条件到足球强国打比赛,甚至没有钱让主教练到亚足联参加世界杯外围赛分组讨论,结果让我们打完全部比赛,新西兰和沙特还有两轮比赛,给他们充分的做假时间。”
恰恰就是在恩师年老的言传身教下,徐根宝不管是担任俱乐部还是国足教练,心里只有国家队这个评价标准。恰恰也就是这样的国足情结、家国情怀,也让徐根宝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中国男足的成绩、中国足球的发展。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做法属于自我加压,是高标准严要求,很容易引发外界的质疑、造成不必要的烦恼,但徐根宝从来就是坚持这样的自我评价标准不动摇。
比如,徐根宝无愧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最成功的本土教练,但他始终表示:“成功算不上,我只是一个正在努力的教练。”尽管根宝基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国脚,但徐根宝照样表示:“中国足球还没实现目标,我这里虽然算培养出了几个人,但还算不上成功。你们也都还只是努力的队员。”
如今,80周岁的徐根宝选择再出发,延续24年前招募武磊、颜骏凌等崇明岛一期的做法,组建2013-2014年龄段梯队,一生一世搞足球。不管根宝基地是不是国内最出色的“兵工厂”,也不管根宝模式是否能代表当下的潮流方向,起码80周岁的徐根宝依旧战斗在青训的第一线——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徐根宝是典型的足球匠人,深耕足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国脚。
当徐根宝接过年维泗的接力棒,又看着自己的一代又一代弟子逐渐成长,是一种幸福和美好;他和弟子们为中国足球奋斗的传承精神和信仰力量,其实远比中国男足的世界杯、亚洲杯成绩来得更为重要。毕竟,要实现一种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承,并不容易——首先是教练要为人师表得到弟子们的尊重和认可;其次是除了专业技术之外为运动员传递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还需要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并长期良好维系;最后是教练的做人原则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传递给弟子们学以致用,让他们面对复杂人生问题时实现迎刃而解。
由此,作为一个持之以恒为中国足球努力的人,作为诸多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教练员,徐根宝更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却时刻牵挂着中国足球正确价值观的传递,值得每一个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