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王晓龙谈国内青训:我们只有初中水平老师,教不出大学水平的学生

作者:中超直播 发布时间:2023-10-19 16:55:32
  

王晓龙谈国内青训:我们只有初中水平老师,教不出大学水平的学生(1)

直播吧10月19日讯今天,前国脚王晓龙结合自己的足球经历以及中日两国青训的差异。在社媒发布了一篇长文,谈到了国内的青训该如何避免误区、少走弯路。

王晓龙全文如下:

小时候我对于足球的热爱到了疯狂的程度。睡觉,吃饭甚至上厕所都要抱着足球。也有个梦想就是长大成为球王带领中国足球捧得世界杯。从一年级开始,在爸爸的严厉看管下练球,自己一直也是严格要求自己,为了梦想去努力拼搏。

那时候每天不断练颠足球、颠网球、甚至颠乒乓球,颠的自己都觉的比马拉多纳还厉害。小时候去钓鱼台国宾馆表演颠球。在工体的比赛中场休息时候面对几万人的球场中圈颠12部位几十套不掉赢得掌声。每天不断练习拖拉盘带,经常在南苑机场几公里的公路旁过大树,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起。那时候7人制比赛经常后场一条龙得分。参加的北京市最高水平比赛也没少获得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员,控球过人那是赏心悦目而且我是86年出生的球员参加的都是大我一岁85年的比赛。很小时候小左脚的名气也是传遍了北京。被人大附小直接邀请进校队,后来小学毕业升入了人大附中三高足球队。那时候的我真的感觉五大联赛并不遥远。天真的我以为小时候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直到初中人大附中三高送我们这批队员去了墨西哥美洲俱乐部学习一年我才真正明白了足球是什么样子。也看到了我们三高u15足球和他们美洲俱乐部u15足球的区别。我们也会经常踢比赛交流,比赛中从比赛结果看我们也是互有胜负。但比赛的过程和细节我们几乎一直在跟着球跑,基本被压制。那时候的我思考他们为什么可以控球这么流畅这么好。我们在国内控球也是很厉害,但在这里感受到了很强的的挫败感。

于是每天我有时间就去看他们的训练。有了更多了解后,我看到他们训练中表现出来的技术环节不比我们强,但到了后面的对抗实战环节我只剩下羡慕。他们的训练方式和内容设计是我不曾接触到的。举个例子那时候他们已经把场地分成九块区域,每个区域对球员的要求和理解都是不一样的。这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足球,足球还可以这么练。尽管那时候根本看不懂他们再练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比赛经验的增多,我明白了。我们的足球更多是教你技术,好比背乘法表的口诀。而他们是教会你解方程式题的思路。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的训练和比赛方式相对他们是简单的。对于无球的跑位,有球的决策,提前的观察,空间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更不要说对于场地区分下的细节把控和处理球的方式。这都需要从很小时候的训练中不断灌输正确的理念,再通过大量的比赛发现问题去总结,然后训练中再去提高。最后的目的就是培养球员学会很多种办法合理的把球踢到球门里。等到了成年队球员自己去阅读比赛去做正确的选择。教练只负责布置战术告诉你我们这场比赛的阵型和策略。不会告诉你空间在哪里,怎么去为自己为队友跑位,压迫时候怎么合理处理球不丢球,什么时机观察身边情况。这些都需要小时候通过不断的高水平训练和大量的比赛经验积累才能学会和完全掌握了。

一旦每个阶段错过了该提高的认知和理解再想去弥补就会很困难了。技术相对好弥补,但球商太难了。在高对抗和快节奏下处理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日韩已经出了很多球星。因为他们的青训理念和国际是接轨的。孩子每个年龄段成长过程中学到的足球理念是最重要的。大了他们在和欧美对抗大脑也在一个层级上。主要适应了对抗强度就不会有问题了。但我们青训出来的孩子首先是大脑层面对足球的理解很难去抗衡,这就没办法了,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了。和高水平足球接触越多与外教聊的越多就会越发现我们对足球的理解上完全不一样。我们对足球场划分的理解可能除了场地大小和草皮的颜色一样外剩下的有很多不一样

有时候总会说旅欧和国内球员的不同,在日本韩国也是一样。更看重旅欧球员的质量和人数。因为踢的足球接触到的认知和理解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在国内时候踢的很好,被国外队看中了有机会去试训或是加盟,去时候侃侃而谈充满自信想要证明自己我们一样可以高水平联赛立足只是缺少机会。但一起训练和比赛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真的是跟不上,是头脑对足球的理解跟不上,而不是速度不是体能跟不上。

足球的基本功我们总认为是靠腿踢,这个没有错。但我想说的腿只是工具,真正靠的是脑子的支配。我们一些国外体会到了高水平足球的球员认识到了差距后再回到国内会发现我们想去踢更高水平的足球也很难,因为国内是慢节奏低对抗下的处理球。所以打法和理解都是落后的。这时候很多球员会有迷茫阶段状态很差,原因是因为从欧洲回来的球员改变了对足球的看法,变的不自信质疑自己了。需要一点时间回到国内赛场的节奏和理念慢慢恢复状态。这也是我从安德莱赫特试训回来最大的感受。尽管那边已经决定签下我,但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差距。和一些同样出国踢球经历的球员聊天也是和我一样的感受。

造成这些认知上的差距是因为我们小时候的青训对于足球的理解还停留在拖拉盘带技术颠球这些。这个是最最基础的也是最好练的。足球难就难在怎样在高对抗高节奏下去踢高智商的足球。我们那时候从小练的也都是传控。但现在想想我们练的传控和高水平训练传控的训练内容设计和要求差了很多很多,包括对抗的强度和速度。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我们只有初中水平的老师,尽管老师们很努力尽心尽责也想帮助中国足球。但再努力也教不出高中或是大学水平的学生,因为老师的认知理解就到这里了我们不能怪他们。

为了证实我的想法之前也和西班牙,比利时,日本的朋友了解了很多青训的情况。但都只是听到没有看到。今年7月份带孩子们去日本训练和比赛我看到的是日本一二年级的孩子再练如何跑位讲的很细,对抗很多,都是把球控好为前提,也踢出来很多精彩的配合。我们的孩子几次和日本教练的训练中也学习到了如何一对一还有在多人场景下如何控好球怎么去跑位。日本教练都是在对抗中不断的耐心讲解,不断耐心的在灌输。训练内容的设计和职业队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日本一二年级优秀的孩子一年平均可以踢300-400场左右的8人制比赛。我们的孩子一年可能踢少的可怜的五人制比赛。这种训练和比赛理念上的差距从青少年一二年级就已经拉开的巨大的差距。我们的成年队拿什么去和日本较量呢。只有一种办法,摆大巴开大脚抓定位球少输当赢。今年和国字号外教聊过,他们比赛踢的很好,成绩也不错,但他说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我们的球员踢高水平赛事这是唯一有机会取胜的办法。甚至个别的可以控球的队员不敢贸然使用因为会影响整体。

说这些只是希望我们更多的青训教练和孩子们可以少走我们小时候的弯路。我们的青训教练要不断学习提高认知,帮助有天赋有梦想踢球的孩子提高正确的足球理念,教会孩子们怎样可以控好足球。日本韩国的青训教练还在不断的学习先进的足球理念更新训练的内容。我们更没理由不去学习跟上步伐。要不断强化孩子们传控的基本功,因为控好球的同时会锻炼孩子们的很多认知和对足球理解。尽管这对于一个青训教练会很难,需要很用心对待每次训练和设计训练内容。因为孩子能不能走的远上限在哪里,孩子天赋固然重要,但从小培养正确的踢球方式更重要,小时候对足球的理解这才是基本功的核心问题。

小时候成绩重要吗,我也带一些孩子踢球需要冠军的认可,但如果从孩子的培养角度看赢球的方式和过程更重要。不要等到成年了和国外高水平球队比赛后再感受到我们踢的不是一种足球。小时候可以赢球的方式,大了再想赢越来越难了,羡慕之余想去追赶也来不及了。我们都在一直期待下次进世界杯是什么时候,我们金元足球时代也为此花了很多钱。但最大的浪费不是金钱的浪费,而是时间的浪费,认知的迟到。

(德里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