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看世界杯】卡塔尔人究竟喜欢不喜欢足球?
朝卡塔尔人做出“搓钱”手势的厄瓜多尔球迷上了热搜。他对“半自动越位”这种新技术不了解,而卡塔尔人对拉美人的嘲讽(包括自嘲)精神也不买账。大多数媒体都抓住了这冲突一刻,着力放大看台上身着白袍者的气恼。尽管当时比分仍是0比0,尽管双方在中场休息已经和解,微笑合影。
世界杯开赛一周前,马德里直飞多哈的卡塔尔航空班机就多达每天4班。以我对西班牙球迷的了解,这其中即便有几条世界杯专线,也不会出现满飞机红球衣载歌载舞去看球的盛况。至少在我这班飞机上,除了一个在多哈转机的韩国老年旅游团,就是成群结伴的墨西哥和厄瓜多尔球迷。跨越了几十个经纬度,抵达目的地后,这群人的身心已疲惫到极点,但依然用笑脸回应我的鼓励。
其中一个瘦小的女球迷背着个巨大的登山包,好像要去登山露营或是走朝圣之路。不问大概也猜得出,这是打算找个地方宿营。申请Hayya球迷证的基本条件之一是预订了住宿地,但这些砸锅卖铁来看球的拉美人肯定是能省则省,能混就混。当年卡塔尔申办成功时,我第一反应就是“住哪”,还建议公司赶紧趁便宜买条船改造成营地。不出所料,果然有人漂在海上,有人花200美元住进板棚屋子。
常年跟国足的马德兴老师说西亚土豪一贯大方,吃喝住行都是照顾到家,结果这次东道主用实际行动表明“办世界杯不是请客吃饭”。50里亚尔一杯(合约100元人民币)的啤酒还不是想喝就有。同行说媒体中心的餐点又贵又难吃,但好在饮品是免费。至少不用像在俄罗斯那样,自己带水带饭都会被安检员挡在门外,破坏人家的商业规则。
从英伊现场返回的同事几乎全员着凉。整个媒体席在空调出风口附近,5点钟太阳落山后依然呼呼地吐着冷气。“球场带空调”是本届世界杯的一大噱头,是卡塔尔人做出的承诺。因为即便在11月份,这个沙漠国家的白天温度依然能达到30度,晒得厉害。可下午1点场你开空调也就罢了,4点场的后45分钟还开着,那真是名副其实的“有钱,烧的”。
有同事去趟雷,我就知道该怎么应付了:带件棉衣去。中国有句俗话形容大西北的沙漠气候“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瓜就不吃了,里边T恤外边防寒服走起。卡塔尔人当然不傻,恐怕也不像很多人抱怨的,故意向那些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西方人示威。这确实是个富裕的国家,重视教育,渴望做出开放的姿态融入主流文化世界。可阻碍太多了,不光来自外部,自身也有很多难以克服的天然问题。
到了第3个比赛日,我已经和来自南亚、东非、北非和东南亚的各国各族人民打过交道,他们是司机、店员、保安和技术支持。有个叫巴尔辛格却不是锡克教徒的泰米尔人给我推荐了“全多哈最好的”印度香饭餐厅。但除了手机店一个穿蒙面罩袍的女工作人员,我几乎没和真正的卡塔尔人打过交道。我猜本地人都在揭幕战的看台上和那个在瓜亚基尔开杂货店的(我瞎编的)胖子生气,然后半场过后就拂袖而去。余下那几万观众,除了睡马路也要看世界杯的厄瓜多尔人,可能还有请来的群演:斯里兰卡人、孟加拉人、突尼斯人……
我开始很不道德地怀疑卡塔尔人究竟喜欢不喜欢足球?因为即便“退钱哥”扯着嗓子骂国足,那也是抱着一丝不切实际的希望坚持到比赛结束之后才情绪崩溃。不影响他继续犯傻下一次还来。如果这届世界杯让更多卡塔尔人真正爱上足球,爱上那个世俗的、喝醉酒的、搂搂抱抱、又哭又喊、又唱又跳的足球。那它最终还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