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输越南将是常态,中超俱乐部解散也会成为习惯
聚焦中超球队欠薪
2020,天津天海;2021,江苏苏宁;2022,重庆两江竞技。
连续三个赛季中超联赛开始前,都发生了中超球队突然“解散”的事故,留给中国足球一地尴尬。
这三支球队解散的原因不尽相同——天海经历了权健时代,俱乐部没有资金完成中超联赛的运营,最终没能获得联赛准入资格,被迫走向解散。
而江苏队和重庆两江竞技的故事有些相似——作为运营俱乐部的私企,苏宁集团和当代集团面临经济难题无力继续。但之前运营过程中俱乐部留下了太多的债务,这让想要接手的下家有些棘手。
最终在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停止运营”这个名词被发明了——俱乐部不再继续运营,自然也就不再参加中超联赛,等同于解散。
为三年三支中超球队解散找原因并不难,作为管理部门的中国足协自然要担责。
在十年前金元足球虚火燎原的阶段,前任班子以市场行为为由基本上是任其发展,这直接导致中超联赛一年的运营费用从一两亿元激增十倍。
而在俱乐部普遍面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现在的管理班子又出台了俱乐部中性名称的政策。虽然这是足改方案中明确要求的,但在当下俱乐部生存都面临困难的时候,强推中性名称的确不是最好的选择。
中超冠军江苏苏宁在夺冠几个月后猝死。
当然,把责任全部推给中国足协并不客观。俱乐部背后的母公司因为经济危机导致俱乐部陷入困境——通俗来说,没钱了,这是中超很多俱乐部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同的情况还发生在河北队身上,这支昔日土豪俱乐部也是频频在社交媒体上“卖惨”,好在不管是投资方还是当地管理部门,都在积极“抢救”俱乐部,因此球队还维持着小成本运营的状况。
如果还有钱,许家印的广州队肯定不是现在这种活法,张近东也不愿意放弃中超卫冕冠军这个光环,河北队也应该还是当年那个一掷千金的土豪。
如何解决问题?现在从联赛的管理部门到大多数俱乐部,都在等待股改。
天津天海俱乐部也消失了。
所谓股改,说白了就是等待当地管理部门来帮一把,可这两年时间,真正完成股改的俱乐部并不多。
国企俱乐部中,山东经历了鲁能到济南文旅的改变,但其实国企球队大多在目前这个阶段还能够抵御风险,真正需要救市的是诸多私企俱乐部。
私企俱乐部中,河南和大连两家是少数完成股改的俱乐部——河南建业和嵩山进行了合作,大连万达和大连市体育管理部门也进行了股权交接。
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股改,还得益于建业和万达在运营俱乐部的过程中没有留下太多的债务,这样地方管理部门才能顺利接手。
然而,并不是所有老板都像胡葆森和王健林那样做事干脆。在解散的俱乐部中,也有完全因为投资人的缘故导致俱乐部“死亡”的案例……
在缺少明确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地方管理部门如果遇到存在太多债务的俱乐部,自然就很难让双方之间的股改合作继续。
当股改这个看上去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都变得不那么可靠,中超俱乐部最终进入解散环节,其实也就不那么意外。
重庆队,何时能重头再来?
而事实上,如果严格执行准入标准,本赛季至少有一半俱乐部无法获得联赛准入资格。
为此,中国足协和中足联给了一个缓刑机会——即让存在欠薪的俱乐部在一年内分三个阶段偿还欠薪,否则将分别处以罚分、降级乃至取消准入资格的处罚。
按照目前形势,大多数俱乐部清偿债务依然存在很大难度。
一方面一些俱乐部投资人的确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有些投资人当初就是利用足球谋私利,根本不想再掏钱买单。
这就导致一旦后续联赛过程中再次爆发多家俱乐部无法偿还欠薪的问题,中国足协和中足联还会面临困境和尴尬。
连续三个赛季都有中超俱乐部解散,这并不是孤案了——此前解散的中甲俱乐部同样不少,比如刚刚降级的青岛队。对于球迷和外界来说,你所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这一切。
就如同国足大年初一输给越南,没有球迷想看到这样的结果,然而1-3的比分真真切切出现了。
未来,中国男足赢不了越南会是常态,未来,中超还会有俱乐部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