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于青萍之末,“杭州模式”储备未来
记者谢锐报道 老龄化时代到来的一大标识是,孩子渐渐成为稀缺资源。过去是放养,而今则是“精养”。不说围棋,试问别的哪个竞技行业培训市场能让今天的家庭趋之若鹜?在决定将爱好变为职业之前,如今的家庭面临的压力要比以前大得多。
过去北京各大围棋道场挤满了志于成为职业棋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陪读”。租住在中国棋院附近的老破小,如今很有一线职业高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如今这样的一幕已见不到了。围棋道场退潮,现在新模式下的杭州智力运动学校几乎一统天下;中国家庭孩子进入“精养”阶段,除非有柯洁这样的天赋,否则很少有家庭会有勇气让孩子打小就准备走职业棋手道路。就连有资格获得职业段位的晚报杯、黄河杯、陈毅杯业余大赛冠军们,放弃申报职业初段的占据多数。
然而,这并非职业围棋段位的贬值,相反,其价值在理性的前提下最大化了。2022年江苏文科状元丁润阳坚持学棋多年,学业和围棋两不误,拿到业余5段的同时,也考进北大,典型的围棋教育价值“套现”。担任高中老师的丁妈妈一直坚持让孩子学棋,是因为从事教育的她哪怕不会下棋,却也懂得围棋给孩子带来的严谨、坚韧、智慧等正面价值。
如今各类全国少儿围棋赛,来自杭州智力运动学校的孩子们近乎霸屏。各个组别冠军被“杭校”垄断,2022年定段赛30个初段有27个来自“杭校”。其一大秘诀就是,下棋和读书两手都要硬。其读训班四五十名孩子半天在校读书,半天职业训练,学业与下棋两不误,且相互成就。
这也是当下最能让孩子家庭接受的模式,一如丁润阳高三仍未放弃围棋一样。相比电游仅仅给孩子带来感官刺激,围棋却能给予孩子安静、理性、思考、抗压力,而这都是他们面对高考以及人生路的优良品质。
围棋的竞技功能已至极致,那也只是“华山论剑”五绝之间的比拼。对于绝大多数下棋的人来说,发掘出其教育功能,康养功能,则是未来的一大方向,更是未来的大市场。从小学到大学开设围棋课程,是为今天和明天做储备。风起于青萍之末,围棋的文化教育价值迟早会被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