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21分输菲律宾,无缘2024年巴黎奥运会,有些话不吐不快
9月2日晚,中国男篮客场迎战菲律宾男篮。结果以75比96不敌对手,输掉了这场比赛。中国男篮也以1胜4负的成绩,结束了2023年世界杯落选赛,彻底无缘2024年巴黎奥运会。这也是中国男篮连续无缘两届奥运会的比赛。
中国男篮参赛之前,姚明给出一个目标一个底线:目标是争取晋级十六强,底线是要拿到2024年奥运会的参赛门票。不过在小组赛中,中国男篮只能用溃败来形容。第一场输了42分,第二场输了20分,第三场输了18分,只是在安哥拉队身上比分赢了7分,面对菲律宾队又是一场惨败。这是我们高看了自己,还是低看了对手呢?
中国男篮以溃败收场,前中国男篮球员易建联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中国男篮首次输给亚洲球队,确实有点意外,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其实,男篮的很多问题在小组赛已经暴露出来了,从始至终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教练也好,球员也罢,我们需要总结的地方太多。进攻没有自信,投篮命中率低,防守意识薄弱等等。”
历史上,同属亚洲的中国男篮与菲律宾有过多次交手记录,中国男篮占据明显上风。不过在双方最近一次较量的2018年亚运会中,中国男篮也只是82-80逆转险胜菲律宾。这回输了21分,应该不能算是菲律宾险胜吧。
“举国体制”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绝大多数国人的教育想法。无论如何,读书、考取功名、进入体制内的工作、吃铁饭碗,一生平平稳稳的度过,便知足了。中国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也就是所谓的“举国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并在学习和借鉴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竞技体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举国体制”这种说法,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各行各业都是这样运行的。“举国体制”这个词是西方媒体发明的,因为苏联、东德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奥运会上的长期强势,他们提出“举国体制”这种说法。
“举国体制”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是以国家利益作为最高目标,国家体育管理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调动相关资源和力量。国家负担经费来配置优秀的教练员和软硬件设施,集中选拔、培养、训练有天赋的优秀体育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这也是中国能在国际赛场上致胜的关键法宝。
最为重要的是这个规定,这从计划经济年代一直保留至今:“凡自学校、农村或社会上正式参加到省、市、自治区优秀运动队的运动员。自进入优秀运动队之日起即算为参加工作,成为国家正式职工与国家职工享受同样待遇”。不要小看这一条,这为某些拥有良好身体素质或是肯下功夫苦练的底层群体提供了阶级晋升的机会。
有人说,国家那点算什么,运动员靠的是天赋!天赋固然重要,算你是万里挑一,十年一遇的人才好了,单靠家庭的支撑是吃不了体育饭的,混个省级二级运动员也就封顶了。如果不是基层体校选拔,很多运动员恐怕早早地进工厂拧螺丝去了。
体育市场化
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改革的持续深入,计划经济模式也在受到考验。教育、体育、医疗,恰好就是当年一起并称的“文体卫”。其中,教育受到的市场冲击最小,医疗卫生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体育居中。
“举国体制”不存在优待和照顾。当年田亮找了自己的经纪人,当红时拉着郭晶晶做了不少代言拍了不少广告,后来游泳中心追责,郭晶晶老实认错上缴广告收入,田亮死抗从此退出了国家队。
市场经济好不好?当然好,效率高、收益大、运行便捷。但用市场导向取代举国体制,在逐利的纯商业操作下,最顶尖的运动员无疑会得最大的商业利益。那么逐利的商人们会不会用一部分收益去在山区、县城建体校,会不会从小就大规模的培养前途并不明朗的农村苗子,会不会给不那么优秀的普通运动员维持现在国家的待遇水平?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市场是会吃人的,资本家是要利润(赚钱的)。
“体育走市场化道路”这句话,是上世纪90年代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提出的。足球和篮球,是中国体育市场化的先行者,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足球和中国篮球从市场化中得到了什么, 是不是成绩一路下滑?
归根结底,中国根本没有体育市场。放眼四周,别说搞体育的,真心喜欢体育的能有多少?有几个人舍得在体育比赛上一年消费1000元以上的?空闲时间是选择看电影,刷电视剧,打游戏,还是三五成群去看体育比赛?有多少人把体育当成信仰,砸锅卖铁也要飞到现场去看足球世界杯的?
依照中国现在的国情和经济水平,体育市场化是不会有成绩。姚明“一条筋”地“照抄照搬”NBA,只会让CBA更快地垮掉。同样,男足早在20年前不搞举国体制,不是自身水平差,而是因为太废钱。举国体制时代的国足,在亚洲处于一流靠后的水平。市场化的国足已滑坡至亚洲三流的水平。
基于市场化要出成绩,只有二种可能,我们还是以足球为例:
一是像欧美那样,多数人有钱有闲,主观愿意投入资源到体育上。美国女足为什么能长盛不衰呢?因为美国有着发达的职业体育体系。美国男足不行(不行也是相对的,再不行人家也是世界杯的常客,击败过葡萄牙黄金一代,淘汰过墨西哥)。在美国,踢足球的算是收入低的,有运动天赋的都跑去从事其他运动了。
二是像南美非洲一样,有大量贫民窟,体育成为这些人最大的上升通道。巴西足球之所以没有缺席任何一届世界杯,不是因为他们在高原上天天跑一万米练体能。不是因为他们通过军训加强了集体荣誉感,也不是因为他们把国家队分成了红橙黄绿青蓝紫队,而是他们知道踢好了球可以出人头地,像大罗小罗就是从贫民窟里走出来的足球大神。
和教育、医疗不同,竞技体育走的是少而精路线,没理由建国几十年举国体制都没造成财政困难,现在中国GDP世界第二了反而负担不起了。“举国体制”弄几个奥运金牌,在世界露一下脸,激励全国民众,是性价比很高的一件事,不应该轻易放弃。
至于群众体育嘛,目的是强身健体,让所有人都可以低成本的参与,可能广播体操的用处更大些,没必要处处照搬欧美人的那套!
如果广场舞也能入选奥运会项目的话,相信中国队能闭着眼闯进决赛!